随着技术飞速发展、医学数据的持续扩增以及硬件设备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目前AI在医疗领域中的落地的应用场景主要有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导诊、智能语音、健康管理、病例分析、医院管理、新药研发和医疗机器人等,其中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一、影像医学发展现状医学影像是医生完成诊断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影像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完成有依据的诊断。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1)影像学诊断人才资源紧缺。医疗机构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影像医师,在疾病诊断时往往会发生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等情况。(2)传统定性分析存在诊断误差。医生普遍擅长定性分析,很多微小的定量变化无法通过肉眼判断,很难做到定量分析。(3)医生阅片时间长。目前的影像呈现方式为数据和图像,而不是最有效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人工阅片速度。二、AI+医学影像助力疾病诊断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可有效解决部分问题,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方向主要以下几类:1. 影像设备的图像重建AI可以通过算法的图像映射技术,将采集的少量信号恢复出与全采样图像同样质量的图像,而且使用图像重建技术,可以由低剂量的CT和PET图像重建得到高剂量质量图像。这样在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还能够降低辐射的风险。2. 智能辅助诊断疾病(1)智能辅助诊断肺部疾病国内应用AI+CT影像最为成熟的领域在肺结节的识别上。AI能够有效识...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4
来源:
5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教授李国新作为通讯作者发布了胃癌微创手术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供了腹腔镜微创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揭示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具有确切的远期疗效与显着的微创获益。该研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以下简称为《JAMA》)在线发表,首次为世界胃癌治疗提供了“中国模式”,将使得更多患者受益于腹腔镜微创手术。胃癌是世界第二高发恶性肿瘤,42%的新发病例在中国,8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发展至局部进展期,是严重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肿瘤疾病。2009年,李国新牵头组织,成立了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CLASS),开展胃癌微创手术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标准化手术操作方案。此多中心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苏向前、李子禹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杜晓辉教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孙益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胡伟国教授)等。该研究组经过建立全国多中心数据库、开展系列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作为前期基础,于2012年启动了CLASS研究组的首项前瞻性临床研究(CLASS-01研究)。该研究旨在回答腹腔镜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和肿瘤学疗效问题,以临床分期T2、T3或T4a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以3年无瘤生存率为主要研究终点,手术并发症、3年总生存率、术后关键恢复指...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3
来源:
5月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称哈兽研)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非洲猪瘟疫苗科研攻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主要取得五项进展: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对其感染性、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揭示了我国非洲猪瘟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点和进化关系。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分别将两种候选疫苗株在体外原代细胞中连续传代,其生物学特性及基因组序列无明显改变,猪体内连续传代,也未发现明显毒力返强现象。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目前已建立两种候选疫苗的生产种子库,初步完成了疫苗生产种子批纯净性及外源病毒检验,初步优化了候选疫苗的细胞培养及冻干工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局长任天志介绍,按照农业农村部党组统一部署,中国农科院将非洲猪瘟防控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研攻关任务,集聚优势资源,第一时间组建非洲猪瘟防控科技攻关项目组,以哈尔滨兽医研究...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7
来源:
2019年5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早稻田大学Toshio Ohshima教授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抑制塌陷反应介质蛋白2(CRMP2)(一种微管结合蛋白)的磷酸化可以抑制神经纤维的退化,促进视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最近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的这项研究结果可以为视神经病变患者开发新型治疗方法。青光眼患者视野中会出现盲点,并且当视神经恶化时可能导致失明。神经纤维的这种恶化和功能丧失也发生在创伤性神经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ALS中。目前,由于轴突再生受到抑制因子的限制,因此不存在在损伤或变性后完全修复视网膜,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的方法。(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抑制轴突再生的潜在机制,并且认为解决这些机制可以使科学家们在开发新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方法方面更进一步。CRMP2蛋白质分子起到稳定微管的作用,微管在神经元细胞水平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结构支持,并通过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促进聚合。然而,这些功能通过磷酸化(一种调节神经元蛋白的机制)被各种激酶阻止。“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所做的是开发CRMP2敲入小鼠并从基因上抑制其CRMP2磷酸化,”Ohshima教授解释说。 “结果,CRMP2敲入小鼠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轴突再生的促进。由此,我们假设在视神经损伤后也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发布时间:
2019
-
05
-
23
来源:
2019年5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发表在《JNeurosci》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缺乏Shank3基因的老鼠在前额皮质显示出结构和功能缺陷。这项研究增进了我们对自闭症谱系障碍最常见的遗传风险因素之一的理解。Shank3突变在患有自闭症和相关发育障碍的人群中很常见。先前的动物研究表明,Shank3和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之间存在关联,这可能导致自闭症的重复性行为特征。在人类中,Shank3突变也与智力和语言障碍有关。图片来源: JNeurosciMarco Pagani、Alessandro Gozzi和他们的同事在成年雄性小鼠身上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缺乏Shank3的动物的前额皮质连接性和灰质体积减少。研究人员报告说,这些大脑差异与雌鼠的社交活动受损密切相关。这些发现证实了Shank3在维持前额皮质连接方面的作用,这可能会增加自闭症风险。(生物谷Bioon.com)参考资料:Alessandro Gozzi eT al. DeleTion of AuTism Risk Gene Shank3 DisrupTs PrefronTal ConnecTiviTy, JNeurosci (2019). DOI: 10.1523/JNEUROSCI.2529-18.2019
发布时间:
2019
-
05
-
13
来源:
来源: 中国科学报年初,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火遍全国,大结局时剧中一直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作爹” 苏大强,因患上了阿尔茨海默氏症(AD,俗称老年痴呆症)而成功“洗白”,惹出了不少人的眼泪。阿尔茨海默氏症离我们并不遥远,由它引发的故事也是常有耳闻,大多伴随着无奈与辛酸。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愈来愈多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将给家属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氏病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 年全世界有 5000 万老人患有痴呆,每 3 秒钟,就有 1 位患者产生;中国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的重灾区,估计有 1000 万患者。关于阿尔茨海默氏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都是科研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治疗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阐明了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α激动剂吉非罗齐和匹立尼酸的抗阿尔茨海默氏症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噬》(Autophagy)杂志上。诱导自噬,清除 Aβ作为发生在老年前期与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脑病,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临床表现为病人渐进性记忆丧失、认知能力下降并伴有焦虑等其他精神相关症状。对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制,现有很多学说,其中影响最广泛的有β- 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瀑布理论,认为 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
发布时间:
2019
-
05
-
06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