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 7 月 30 日电 (记者付丽丽)“建立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对违反《疫苗管理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货款不足 50 万元的按 50 万元计算。”30 日,在国家药监局主办的 “《疫苗管理法》颁布法规解读宣贯研讨会上”,该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吴丽雅说。《疫苗管理法》是全球首部综合性疫苗管理法律。具体来讲,吴丽雅介绍,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销售的疫苗以及专门用于违法生产疫苗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设备等物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吊销药品注册证书,直至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等,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疫苗货值金额 15 倍以上 50 倍以下的罚款。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劣药的,处违法生产、销售疫苗货款金额 10 倍以上 30 倍以下罚款。吴丽雅为读者算了一笔账。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假药的,最低罚款:50 万元 ×(15 倍至 50 倍)=750 万元至 2500 万元;生产、销售的疫苗属于劣药的,最低罚款: 50 万元 ×(10 倍至 30 倍)=500 万元至 1500 万元。疫苗是特殊的药品,事关公共安全。吴丽雅表示,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暴露出我国在疫苗监管方面存在主体责任不落实、质量安全管理不到位、职业化专业化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鉴于此,《疫苗管理法》明确提出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
发布时间:
2019
-
07
-
26
来源:
近日,来自 9 个国家的 33 名微生物学家在《自然综述:微生物学》上发文表示,应该进一步将微生物融入主流气候变化研究和气候变化框架中,以应对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他们警告说,“提醒人类注意,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严重依赖微生物的反应,它们对于实现一个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至关重要”。已知人类活动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关系到动植物灭绝和生物多样性损失,并且危及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命。微生物也会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微生物丰富多样,但它们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影响气候变化或被气候变化影响,却鲜为人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Ricardo Cavicchioli 等人认为,微生物在气候变化生物学中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全局重要性不应被低估,他们并且呼吁研究人员、机构和政府对微生物加剧或缓解人为气候变化影响的作用进行评估。研究人员在文中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微生物作用以及全球海陆生物群落的影响。他们还指出,从农业和传染病的角度出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气候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比如气候变化预计将提高部分人类病原体的抗生素耐药性。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79-019-0222-5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9
来源:
大脑每天接收的来自客观世界的感觉信息纷繁复杂,大脑对这些刺激进行分类后,人们才有感知判断。那么大脑是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的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宁龙团队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解析了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范畴化的皮层神经元群体运算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神经元》。大脑每天接收海量的来自客观世界的感觉信息,能够形成的概念和采取的行动却数目有限,为形成有意义的认知来指导行为,大脑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的组织管理,其中最基本的过程就是范畴化——简言之,就是分类。神经科学家本世纪初开启了信息分类和感知觉范畴化神经机制研究的新领域,但以往研究侧重神经运算的结果,对于感觉信息怎样被转化为离散的类别信息这一神经运算过程,并没有明确答案。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建立了一个基于听觉的分类抉择行为范式,结合活体双光子成像技术,解析了对感觉信息进行范畴化的皮层神经元群体运算机制。徐宁龙介绍,听到声音,经过训练的小鼠大脑中的一类神经元表现出对声音类别的特异性反应,将不同频率的纯音归类到 “高音” 或“低音”范畴。在高低音临界点的分类中,小鼠会“纠结”。这时大脑中的另一类神经元,表现出对类别边界频率声音的“选择性反应”,协助小鼠进行判断和分类。如果小鼠没有被要求完成分类任务,这类神经元选择性反应则“难觅踪迹”。研究表明,在听觉皮层中存在范畴抉择相关的单细胞反应,听觉...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2
来源:
据新华社电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团队发现,正在刚果(金)使用的两种试验性疗法对抗击当前的埃博拉疫情有效。7 月 9 日发表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的研究显示,在实验室中,抗病毒药物 Remdesivir,以及由三种抗体组成的抗埃博拉药物 ZMapp 可阻断新一轮埃博拉疫情的致病毒株在人类细胞中增长。确认抗病毒药物有效的关键之一在于找到此次疫情的致病毒株。论文第一作者、美疾控中心微生物学家劳拉 · 麦克马伦说,目前在刚果(金)试用的疗法均针对以前疫情中获取的埃博拉毒株,而埃博拉是一种核糖核酸(RNA)病毒,会不断变异,因此确定现有疗法是否对新毒株奏效至关重要。美疾控中心研究人员没有当前在刚果(金)传播的 “伊图里” 毒株样本,但他们从开源基因库中获得病毒序列数据,使用 “反向遗传学” 技术重组了毒株。这项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多了解新毒株在埃博拉家族树中的位置,从而寻找更多潜在疗法,并测试各类新疗法的有效性,还可与未来的新毒株进行比对。研究中还发现,2014 年到 2016 年西非多国爆发埃博拉疫情期间开发的一种实验室病毒诊断方法可用于诊断 “伊图里” 毒株。(周舟)文章摘自:生物360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5
来源:
2019年6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普林斯顿大学的Bonnie Bassler及其同事于近日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突变型受体,这种受体被一种细菌病原体用来进行一种称为群体感应的化学交流过程。正如作者所指出的,突变受体可作为识别抑制群体感应的治疗化合物,以满足迫切的医疗需求。图片来源:McCready AR, et al. (2019)人类病原体绿脓杆菌利用群体感应来协调群体行为,包括生物膜的形成和促感染分子的产生。群体感应是绿脓杆菌成为病原体的关键,它依赖于细胞外信号分子的产生、释放和检测。自诱导因子与受体蛋白结合,共同激活群体感应基因的转录。在这项新研究中,Bassler和他的同事发现、纯化并鉴定了绿脓杆菌RhlR群体感应受体的突变版本,他们称之为RhlR*。值得注意的是,RhlR*不需要它的合作自动诱导器来工作。携带RhlR*的绿脓杆菌能正确形成生物膜,产生毒力因子,感染蛔虫。由于RhlR*不依赖于一种自动诱导剂来发挥作用,以前无法用RhlR进行的生化和遗传分析可以用RhlR*进行。这一发现为绿脓杆菌群体感应元件的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qsE酶,它与RhlR一起控制毒力因子的产生。作者认为,RhlR*是了解绿脓杆菌细胞间通讯和毒性的一个特别有价值的工具,而绿脓杆菌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相关性...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4
来源:
和50年前相比,现在人们日常卡路里摄入更多,平均每天高出650大卡,相当于每天多吃了一顿有汉堡、薯条和可乐的套餐,约占男性和女性每日所需食物能量的1/4和1/3。这些多余的卡路里不仅体现在越来越多人圆滚的腰围上,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ANU)的专家提醒,更会对我们的大脑带来“毁灭性”的影响。ANU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大脑功能衰退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早。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9%的成人超重,13%的成人肥胖。作为超重和肥胖的常见健康后果之一,2型糖尿病在2030年将影响约10%的成人。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与大脑健康受损、认知功能退化有关,神经损伤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那么,在还没有出现高血糖等符合糖尿病诊断的症状时,神经退行性病变和认知障碍是否也已经处于病理过程中了?又与哪些导致血糖变化的因素有关?研究团队回顾了近200项相关的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即便是非糖尿病人群,由于血糖偏高和肥胖而导致的神经病变也在非常早期就开始了,并且从那时起就开始影响大脑健康和认知功能。比如,一项涉及澳大利亚超过7000人的PATH研究显示,哪怕血糖值尚且在正常范围内,但血糖偏高的人群,大脑中海马和杏仁核普遍萎缩更多,4年内体积约缩小...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8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