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水的相关知识一:实验室常见的水的种类有哪些? 1、蒸馏水: 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纯水,虽设备便宜,但极其耗能和费水且速度慢,应用会逐渐减少。蒸馏水能去除自来水内大部分的污染物,但挥发性的杂质无法去除,如二氧化 碳、氨、二氧化硅以及一些有机物。新鲜的蒸馏水是无菌的,但储存后细菌易繁殖;此外,储存的容器也很讲究,若是非惰性的物质,离子和容器的塑形物质会析出造成二次污染。 2、去离子水: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3、反渗水: 反渗水克服了蒸馏水和去离子水的许多缺点,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但不同厂家反渗水质量差别很大。 4、超纯水: 其标准是水电阻率为18.2MΩ-cm。但超纯水在TOC、细菌、内毒素等指标方面并不相同,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来确定,如细胞培养则对细菌和内毒素有要求,而HPLC则要求TOC低。 随着精密分析仪器的运用和检验检测技术的提高,实验用水已成为影响检验检测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为避免实验用水参差不齐对检验带来的不良后果,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舍弃了“蒸馏水”、“去离子水”和“去离子蒸馏水”等经常出现在旧国标中模糊的实验用水要求,果...
发布时间:
2017
-
03
-
27
来源:
1、DMSO: DMSO是二甲基亚砜, 用途广泛。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向人体渗透。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集团发生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洗以及稀氨水洗涤. 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 ...
发布时间:
2017
-
03
-
08
来源:
研究发现,动物在沉睡时,大脑神经元的联系以相同比例变弱。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在你清醒着的每个时刻,你所接触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在促使大脑发生变化。尤其是神经的连接,突触会随着信号的传播增多变大,使得从一个神经元发出的信号更容易激发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元间的联系变得紧密。这便是人类进行学习和储存记忆的方式。 但是,这一过程必须得到一定的限制。 神经元间紧密的联系的状态十分耗能,因此该状态不能长时间维持。若非要如此,也会因为神经元变得过于紧张,过度活跃而导致痉挛或癫痫。霍普金斯大学的 Richard Huganir 教授表示,理论上讲,当脑内神经突触都达到饱和后,由于突触不能变得更强,大脑便再不能编码任何的新的信息。 大脑自有应对措施。大脑可以通过按比例弱化神经突触,在整体上降低强度。如果突触的强度大于另一个,弱化过程只降低了它们的绝对强度,而保留它们的相对强度。 2003年,迪逊大学的 Cirelli 称这种神经整体弱化的过程在睡觉时最为显著。睡眠是为大脑重整提供了机会,为次日的学习做好准备,可以说,没有睡眠,就不可能学习。Cirelli 提出,这可能是睡眠存在的原因之一。这一理论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睡眠在动物界广泛存在,为什么我们的大脑能力在一夜无眠后会受到影响。 ...
发布时间:
2017
-
02
-
22
来源:
四川蓝光英诺集团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标志着在打印器官用于人类移植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科学家已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这标志着在打印血管及其他器官用于人类移植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邓迪大学(Dundee University)的教授阿尔弗雷德•库斯基耶里爵士(Sir Alfred Cuschieri)表示:“这一开创性研究将改变再生医学的发展之路。”库斯基耶里爵士曾多次访问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公司(Revotek)的科研团队,希望结成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他们比西方领先很多。”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在争相构建生物合成器官,它可以弥补人类捐献器官的短缺。一种技术是用小型3D打印机构建活细胞。最近有报道称俄罗斯生物科技集团3D Bioprinting Solutions已成功将3D打印甲状腺植入一只老鼠体内。位于中国西南省份四川的蓝光英诺用装满干细胞“墨汁”——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机体的任何一种细胞——的3D打印机打印出约2厘米长的血管样本,然后将这些血管植入30只恒河猴的胸腔中。据蓝光英诺介绍,植入一个月后,人工血管中的干细胞生长成天然血管所需的多种细胞,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细胞与恒河猴的原生血管已变得“不可区分”。蓝光英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康裕建(James Kang)表示,全球每年有1.56亿人需要人工血管或血管支持结构,这项研究能为他们带来福音。康裕建...
发布时间:
2017
-
02
-
10
来源:
这10个词,是2016年的科技印记。它们所代表的事件,都曾在过去一年中牵动你我的神经:有的让我们反思,有的给我们希望,有的扩展了我们的认识边界。《环球科学》盘点了2016年的10大科技热词,和你重温发生在2016年的科技事件。 1 雾霾一年前,北京市首次启动红色预警,这一事件被很多人视作中国环境问题的一个节点。一年过去,雾霾未消,红警再现:仅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除了北京,全国还有60个城市启动空气污染预警,石家庄等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甚至直接“爆表”,很多中国人不得不在雾霾中迎接新年的到来。空气污染范围的扩大,意味着环境治理的挑战更加艰巨。而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以最大的决心和执行力度治理雾霾,则是当前的中国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希望,在2018年的1月,雾霾不会第四次出现在这份榜单中。我们更希望,碧水蓝天不会成为中国人的奢望。2 韩春雨2016年,韩春雨是中国科学界乃至于公众无法忽略的热词。5月,身为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的韩春雨一战成名,他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论文很快引起全国乃至全球同行的关注,因为他发现的NgAgo可能革新基因编辑技术。然而,争议与质疑随之而来。自6月开始,国内外数十名同行多次发声,称未能在实验中重复出NgAgo编辑基因的效果,并要求韩春雨本人公布实验细节并协助重复实验,同时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和《自然·生物技术》展开调查。面对质疑...
发布时间:
2017
-
01
-
19
来源:
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可以极为准确地诊断出被疯牛病感染的潜伏期患者。 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身上的肉,可能会患上难以医治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攻击脑部,而且普遍具有致死性,但症状可能在数十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幸运的是,一种新的血液筛查技术能够在攻击大脑数年之前,以100%的准确度发现这种变异型克雅氏病。 阮病毒是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可以引起疯牛病及变异型克雅氏病。它们一旦侵入大脑,就会迫使正常蛋白转变为与其相同的异常结构。阮病毒和受其感染的蛋白聚集起来,在大脑中不断堆积,最终导致患病者死亡。然而,这种疾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麦戈文医学院神经病学专家Claudio Soto表示:“对人类来说,潜伏期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也许某一天你接触了朊病毒,四十年后,你患上了这种病。” 在潜伏期中,阮病毒在阑尾和扁桃体之类的非脑组织中游走,由于它们并不引起症状,感染者就变成了潜伏性携带者。变异克雅氏病最严重的爆发也许就是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间,发生在英国的那次,当时有大量人口接触到了感染疯牛病的牛肉。从那时起,英国出现了277起病例。2013年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当时每2000人中,就有一人为携带者,总计约有30000人。Soto表示,这些人中有多少人最终会患病尚不清楚,但携带者捐献的血液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血液供应。...
发布时间:
2017
-
01
-
11
来源: